近日,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印發了“關于發布和推廣 2021 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的通知”,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湖南航天”)改革成果喜獲2021 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二等獎。
在國資委、集團公司的關心、指導和支持下,湖南航天于2017年成為國家發改委“混改”試點企業;2018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“雙百行動”名錄;2019年完成混改實現股權多元化;2020年至今,在“雙百行動”綜合改革的基礎上,進一步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,圍繞“五突破一加強”目標任務,綜合施策,破解難題,全面落實“兩個一以貫之”,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體系,切實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行,大力推進市場化經營機制轉換,有效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,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布局優化,企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。
圓滿完成混改引資 實現公司股權多元化
一是強化組織領導,有效破解改革難題。湖南航天黨委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充分發揮黨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實”的領導作用,嚴格落實“第一責任人”職責,健全改革工作組織管理體系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,明確改革職責分工,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改革難點、痛點、堵點,如期完成國家“三供一業”分離移交、企業辦社會職能移交、劃撥地變性、土地收儲等重要工作,厘清資產邊界,助推改革發展輕裝上陣。
二是優選戰投賦能,圓滿完成混改引資。湖南航天堅持“產業協同、資源協同、技術協同”原則,將“引機制、引資源、引智力、引資金”方針貫穿始終,優先選擇在航天防務新材料新裝備領域與湖南航天具有較強協同性,且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4家戰略投資者,成功引入社會資金13.37億元,實現股權多元化。為后續進一步提高投后賦能、加快市場化經營機制轉換奠定了基礎。
堅持“兩個一以貫之” 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
一是將黨建工作要求納入公司章程,明確黨委在公司治理體系中的法定地位。湖南航天印發了《關于嚴格落實將黨建工作要求納入公司章程的通知》,明確黨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實”的功能定位,將黨組織設置、職責權限、運行機制等內容作了規范,分類推進完成所屬企業黨建進章程,實現各級次單位黨建進章程全覆蓋。
二是完善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的領導體制,在組織架構層面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融合。湖南航天印發了《領導人員管理規定》《基層黨委工作規則》,實行公司制企業黨委領導班子成員與董事會成員、經理層成員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的領導體制,實現全級次企業黨組織設立全覆蓋,所屬12戶直管企業全部實現董事長、黨委(黨總支)書記由一人擔任。
三是全面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,切實落實董事會職權。應建董事會24戶企業全部完成董事會建設,其中12戶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;設立董事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、薪酬與考核委員會、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4個專業機構,有效增強董事會行權能力;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體系,形成包括公司章程,黨委會、董事會、監事會、股東會、總經理辦公會工作規則,“三重一大”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等在內的一系列規則制度,構建形成權責清晰、運轉協調、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,在實現董事會規范運作基礎上,全面依法落實董事會各項權利。
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
一是勞動用工機制市場化,實現員工能進能出。完善人才引進流程、制度,切實形成合理的員工流動機制,兩級單位實現新進員工100%通過公開招聘方式引進,“十三五”期間,湖南航天博士數量由10人增至61人,碩士以上人員增加了3.5倍;加強考核,保持不勝任崗位員工末位淘汰常態化,年度退出人員占職工總數比例保持在4.6%左右;積極推動本部“去機關化”,嚴格落實管理人員數量壓降,2020年湖南航天本級縮減編制12人,占職工總數的15%,有效推動組織機構精簡優化。
二是選人用人機制市場化,實現干部能上能下。完善市場化選聘機制,廣泛開展競爭性上崗,推動干部隊伍結構持續優化,所屬單位班子40歲以下人員占比從20%提升到37.3%,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從38.4%提升至56.9%;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,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,量化評價退出制度,剛性考核,不勝任崗位的,強制性退出。
三是工資決定機制市場化,實現收入能增能減。優化職工績效評價分配制度,將職工績效與單位營業收入、凈利潤、現金流等KPI指標緊密掛鉤,同層級人員績效獎金差距不低于10%;改革領導班子薪酬決定機制,突出凈利潤、經營活動現金流等因素的重要影響,將班子成員年薪與公司價值創造直接掛鉤,年薪標準上下浮動超過30%。
四是中長期激勵機制全覆蓋,正向激勵成效初顯。抓好帶頭示范,本級率先完成混改企業骨干持股計劃,所屬7家科技型企業“能持盡持”,全部完成股權激勵計劃,其中5家單位持股員工實現首次分紅,年度平均回報率為6.6%(分紅率45%);其他不滿足股權激勵條件的單位積極探索超額利潤分享、項目跟投等模式,部分單位分公司、事業部已開始試運行,員工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明顯提升。
五是加大授權放權力度,增強領導班子活力。通過修訂“三會一層”決策規則,制定專職董監事管理辦法,明確了派出專職董監事自主獨立表決的程序要求;鼓勵所屬單位“揭榜掛帥”,試點董事長經董事會授權,進行總經理、副總經理候選人推薦,對用人權進行適當放權,提升了所屬單位班子建設自主性,進一步增強了領導班子活力。
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
一是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,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湖南航天始終堅持將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,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,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和自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逐年遞增,2020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增加29%,自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增加56%,積極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責任狀任務30項,在武器裝備系統、慣導系統、新材料、地理空間信息技術、傳感器、浮空器等領域不斷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并實現應用。
二是推進開放協同聯合創新,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。湖南航天以市場為導向,以企業為創新主體,加強與高校、科研院所及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,著力構建跨領域、跨區域、多主體協同的創新合作伙伴關系。現已建成長沙新材料產業研究院、湖南某系統研究院2個產業技術研究院,飛艇工程技術中心、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湖南數據應用中心、微波器件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特種防護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創新聯合體,以及若干個聯合實驗室,專業領域覆蓋防務裝備、新材料等核心業務領域。目前,正在推進與上海交大聯合共建長三角創新研究院。
三是加快內部專業化整合,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。湖南航天以混改試點和“雙百行動”為契機,聚焦主責主業,在原有產業布局基礎上,先后剝離2家非主業公司,清理退出了10家不符合主業發展方向的“小、散、弱”企業,處置了2批閑置資產,主業集中度由71%提高至90%以上;同時,調整完善所屬單位主業定位,聚焦航天防務新材料新裝備產業領域,著力構建“1個產業集群”+“2大核心產業鏈”+“3大支柱產業”+“N個新動能產業項目”的“1+2+3+N”產業體系,推動形成協同程度高、梯次結構合理、要素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發展新格局。
|